水利工程特別是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,能充分發揮吸納投資大、產業鏈條長、創造就業多的優勢,對擴內需、穩投資、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重大意義
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,關系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。擴大基礎設施有效投資,不僅能拉動經濟增長,還有助于解決發展中的難題,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
在江河湖畔、廣袤原野,一個個水利建設施工現場熱火朝天。從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,到引江補漢工程,開挖隧洞、鑿山筑壩,國家水網建設按下了快進鍵。水利部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7月底,全國在建水利項目達到3.18萬個,投資規模達1.7萬億元;完成水利建設投資5675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加71.4%。躍動的數據,說明水利投資不斷取得新成效,也彰顯了中國經濟的活力。
作為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領域,水利工程特別是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,能充分發揮吸納投資大、產業鏈條長、創造就業多的優勢,對擴內需、穩投資、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重大意義。從宏觀上講,水利工程“大塊頭”動起來,能帶動產業鏈轉起來,循環暢起來。據估算,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1000億元,可以帶動GDP增長0.15個百分點。從微觀上看,土石方開挖、混凝土澆筑等,可直接帶動水泥、鋼鐵、機械裝備等行業。以近期開工的引江補漢工程為例,初步估算需要水泥230萬噸左右、鋼材250萬噸,帶動上下游企業60余家。此外,水利工程的設計、施工、管理等環節可提供多種就業崗位。今年前7月,水利工程施工吸納就業人數161萬人,其中農民工123.3萬人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”。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,關系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。擴大基礎設施有效投資,不僅能拉動經濟增長,還有助于解決發展中的難題,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。除了投資規模,我們要對資金投向給予更多關注。以水利基礎設施為例,今年上半年,90.9%的完成投資,集中在流域防洪工程體系、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和河湖生態修復保護。水利基礎設施投資把聯網、補網、強鏈作為建設重點,不斷提高設施網絡效益,有助于補短板、增后勁,也有利于暢通經濟循環。
基礎設施具有基礎性、先導性、戰略性、引領性作用,水利基礎設施更是如此,因為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。水利是農業的命脈,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4%,生產了全國總量75%以上的糧食和90%以上的經濟作物。提升灌區質量,保障農業灌溉用水,具有戰略性意義。今年大中型灌區新建和改造項目投資規模達388億元,能讓更多的望天田變成豐收田。這樣的水利基礎設施投資有很強的正外部性,當下可以穩就業、穩增長,增加經濟活力,未來則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,保障糧食安全,厚植發展優勢。
當前,有效需求不足仍然制約著經濟恢復,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,需要在惠民生方面下更大功夫。在做好大動脈、主骨架工程建設的同時,還要下足繡花功夫,暢通微循環,讓群眾實實在在受益。灌區建設和改造不僅要做好主干渠、大泵站的建設維護,更要疏通毛細血管,讓清水暢流田間地頭。在國家水網建設上,要謀劃好配套工程、銜接工程,有序實施省市縣水網建設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確保大水利連上千家萬戶。
水利基礎設施建設,是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于拉動經濟增長、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擴大有效投資,精準補短板、強弱項,不斷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、結構、功能和發展模式,定能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作出應有貢獻,為國泰民安、歲稔年豐提供有力支撐。
轉自:《人民日報》(2022年08月31日 第05 版)